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真真、刘洁、通讯员吴非、吴晨婧)设立2亿元科创供应链专项资助基金;建设高端研发机构、科创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最高支持1亿元;对培育和引进的科技领军企业或创新创业人才,最高奖励1000万元……2月29日,武汉市召开“稳中求进开好局 奋力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聚焦加快建设“世界光谷”,《东湖高新区关于加快世界光谷建设的政策措施》发布。
该政策措施围绕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引领地、活力生态涵育地三个重要目标,按照“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等全过程、全要素创新链条,从11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支持政策(简称“‘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
“该政策对标国内同类政策最高水平,做到有干货、有力度、有领先性。”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是在与现有政策有序衔接基础上,聚焦需求导向,在支持以用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平台效能、实施科教融合、支持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标杆性孵化器等方面,提出全新支持举措。
“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提出,到2025年,“中国光谷”世界影响力初步形成,实现“五个一”目标,即打造1个国家实验室、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1家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个万亿产业集群。
2023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发的《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建成,引领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光谷成为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宜居、绿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知名科技新城。
起飞,“世界光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刘洁 通讯员 吴非 吴晨婧
围绕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引领地、活力生态涵育地三个方面,2月29日发布的《东湖高新区关于加快世界光谷建设的政策措施》(“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助力“世界光谷”建设加速起飞。
瞄准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建设20个重大创新平台
“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提出,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布局,到2025年,建设20个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支持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或重组建设的企业主体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最高支持1000万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强化科教融合深度协同创新,对围绕东湖高新区主导产业建设高端研发机构、科创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最高支持1亿元。
政策还提出,设立2亿元科创链专项科研资助基金,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对产业界认可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
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这是推动以“用”为导向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的一项体制机制创新,其核心是优化以项目评审、后补助等为主的财政资金对科技项目的资助方式,按照市场定价、政府跟进的方式,有效支持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发展,改变以往早期科技项目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
目前,该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已上线,支持企业在科创供应链的平台上提需求、发供给,促进对接。
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引领地
培育20家百亿级科技领军企业
世界光谷,需要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提出,聚焦国家战略、前沿方向和市场需求,突出产业生态和赛道思维,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前瞻谋划、加快布局硅光一体化、光电一体化等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到2025年,形成全球一流、充分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打造优势突出、内生迭代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矩阵。
政策提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空间、加强供应链协同发展。每年新建或整备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对租购厂房的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支持供应链协同发展,建立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机制和战略储备机制,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对购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补贴。
加速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要培育百亿级以上科技领军企业20家,形成一批爆发式成长企业和全球知名企业。对培育和引进的科技领军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当年首次入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奖励200万元。
构建活力生态涵育地
集聚90名全球顶尖科学家
在人才、金融等方面,“世界光谷30条”支持政策提出,形成“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等全过程、全要素创新链条支持,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
政策提出,到2025年,集聚全球顶尖科学家9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5000名和一批扎根光谷的卓越工程师,打造全球顶尖人才集聚地。引进集聚领军人才、创业人才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未来,最高按照创投机构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每家机构每年最高1000万元奖励。
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与成果转化。政策创新性提出了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择优最高支持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