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夏日
厌倦了躺着吹空调的日子?
那何不走出房间
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
日前
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
名单公布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
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喜获“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殊荣
全省仅有6家入选
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
由中国林学会评定
在自然环境、场地条件、配套设施
活动情况、体制机制、人员构成等方面
均有严格的申报条件要求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
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洪湖、赤壁、嘉鱼和湖南省临湘四市县的交界处,保护区地处新滩口至螺山的长江江段上,全长135.5公里,总面积41607公顷。
1987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
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鱀豚及其生态环境
在1993年7月被接纳为
首批“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
也是长江上最早的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白鱀豚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产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水系,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动物。其大脑很发达,声呐系统极其灵敏,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军事科学等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把长江白鱀豚列为“极危”状态。
新螺段保护区历时13年
经过系列的环境改造
设施建设和管理优化
与中科院水生所联合建成了
长江江豚适应性训练基地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于今年4月25日成功开展
首次长江江豚试验性放归工作
对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
推动长江江豚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对水环境要求较高;长江江豚处在整个长江水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端,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示器”。在白鱀豚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最后仅剩的鲸豚类动物。
保护江豚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已持续30多年,它起因于对白鱀豚的保护。
江豚放归长江后露出水面 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长江江豚作为水生哺乳动物,5岁左右才能性成熟,6—7岁才能开始参与繁殖,妊娠期一年左右,哺乳期一年左右,每胎生一个宝宝,雌性江豚一生也只能怀几胎,所以种群增殖恢复较慢。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恢复;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的政策,为长江鱼类资源恢复创造了良好时机。
多头江豚接连跃出江面 长江日报记者陈亮摄
长期以来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坚持在自然教育中讲好生态保护
的宣教理念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
自然教育工作
助力长江大保护
自然教育是
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途径
趁暑期
带着孩子来研学基地打卡
共同守护江豚的微笑!